在最危急的关头,她总能听到那句共产党员先上。
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于2012年设立,奖励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产业化、企业创新创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45岁以下科学技术工作者,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10名。作为金庸迷,葛均波说,自己喜欢乔峰,也有点儿像乔峰,看到路上打架有人被欺负,就很想上去帮忙。
这一治疗策略在我市随后的国外输入病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项目组也积极推广这一治疗策略,通过电话会议、学术交流等多种模式,本项目的成果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及美国、马来西亚和萨尔瓦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应用,对于控制当地的疫情起到了作用。二等奖10项,三等奖3项。而FPGA涉及的所有功能都需要可编程改变,所以从底层的基础设计到整体设计,都需要整个项目团队自己开发完成,工作量和难度可想而知。开拓了逻辑、存储新器件的集成技术和方法,为高性能低功耗电子器件的发展提供了原始创新的技术路径。从此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合作研究二维黑磷。
发明了高速与非易失兼得的新型电荷存储器。解析了一系列基因的遗传、结构、修饰变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复旦大学党委常委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就在特别对话会举行的6月16日下午,复旦大学召开党委常委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上关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
要积极争取承担国家重大任务,深入开展国际传播理论研究,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方面主动作为。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愿同世界各国政党加强友好往来,凝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磅礴力量,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制图:实习编辑:边欣月责任编辑:李沁园。他表示,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就是要用自己的话语清晰地向国人、向世界说明我们从哪里来、走什么路、往哪里去。
复旦分会场的师生表示: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生动实践本次会议在上海设两个分会场,分别是复旦大学、中共一大纪念馆。对话会以启航梦想,见证奇迹为主题,通过上海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到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沧桑巨变,向世界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校党政班子要带头落实中央部署要求,高度重视学校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体系建设,把国际传播效能纳入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来自近100个国家、126个政党和友好组织的740多名代表通过视频连线参加对话会,40多个国家驻华大使现场出席会议。张维为教授就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出席对话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钱洪山主持会议。
中国语言文学系2017级学生黄雨洁说:通过不同领域的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来体现上海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蓬勃发展与无限可能,是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一次生动实践。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冰岛留学生天一在复旦分会场聆听特别对话会后颇有感触,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走到富强、民主、文明的今天,非常不容易,是中国人用勤劳双手创造的,是一步一个脚步踏踏实实走出来。讲述者的亲身经历很有说服力,能让外国朋友更全面、深刻、客观地了解我们党,了解我们党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复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讲师谢宜泽在现场看得很仔细,不时用笔记录下屏幕上的重要数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致辞中表示,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中国链接世界的枢纽、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承载地。上海市委常委、秘书长诸葛宇杰,上海市副市长宗明等参加会议。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表示,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梦想启航地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见证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复旦分会场,校党委书记焦扬、副校长陈志敏、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卢丽安、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书记陈坚等中外师生代表共29人聆听特别对话会。
中国共产党也一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1920年2月,陈独秀离京赴沪建党前,特地通过李大钊从北大图书馆借出《共产党宣言》英文本,可见,中国共产党人把翻译出版《宣言》当作建党的思想理论准备。可以说,《宣言》这本薄薄的册子是我们党宗旨纲领的理论起点、是我们党初心使命的精神源头。以青年的声音和力量汇聚星星之火,将真理的火种播撒向更广阔的天地。1920年8月,老校长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沪出版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也为迄今116岁的复旦大学植下了赓续百年的红色基因。为了让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妇女运动更好地结合,陈望道主编了《民国日报》副刊《妇女评论》今天,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50多名青年党员志愿者走上讲解岗位,接过传承百年的火种,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讲述这段寻真理的故事。
由陈望道创作的《太平歌》中这样唱道:有工大家做,有饭大家吃,这才是共产社会太平国。首期微党课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4所高校的党组织书记和师生代表共同讲述。
中文系20级硕士生 刘宇曈:学党史令我能够增强信念、砥砺前行。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艰苦努力,不忘历史才能面向未来,新时代青年人应当发扬优秀传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一百年来,许多复旦人为革命前赴后继、为建设添砖加瓦、为改革建功立业,始终接续和传承着这份红色基因,我也逐渐认识到这是身为复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鼓舞着我们,要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始终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陈望道非常重视令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入到广大群众中。闯过枪林弹雨,开辟改革篇章,从物质匮乏的时代到经济高速发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努力。商讨中,《宣言》译者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外文要好,特别是日语英语要熟练,二是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三是全篇能用当时年轻人和老百姓使用的白话文翻译。
此后,陈望道又来到复旦,成为一名青年教师。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观后感想吧。
生命科学学院18级本科生 刘婧萱:建党百年高校示范微党课,以红色校史中的第一为主题,邀请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大分别讲述了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高校第一个党的早期组织王尽美参与建党工作的史实和家族四代人的红色传承、《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的诞生历程。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为复旦种下了赓续百年的红色基因。
作为中文系的学生,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重点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受党委派,陈望道参与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建工作。
经济学院17级本科生 陈原烨: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创伟大事业,践行为人民服务初心。1920年12月,陈独秀前往广州主持教育工作,委托陈望道主持《新青年》编务。受陈独秀的邀请,陈望道加入了《新青年》编辑部并和陈独秀一道将《新青年》改组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宣传阵地。习近平总书记说,《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
其实,作为一名复旦人,我早已对望老首译《宣言》的事迹耳熟能详。陈独秀到上海后,会见了申城马克思主义刊物的负责人,在商讨建党伟业的议题中,首要就是《宣言》中译问题。
伴随着几位高校书记以及教授的精彩讲授,我仿佛回到了一百年前,见证那个时代的中国有志青年用自己的笔墨与汗水为我们开创了共产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道路。《共产党宣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唐荣堂:催生伟业 与党同行在完成《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后,陈望道回到上海,与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人组织成立了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以《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为依据,讨论社会主义学说和中国社会改造问题。于此建党百年之际回首过往,我们新时代青年学子是时代历史的见证者,更是革命精神的传递者、民族未来的书写者。